您现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 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,核磁共振(MRI)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,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。但现实中仍有一些患者对这项检查存在诸多疑虑,认为核磁共振会产生辐射、有损健康等,对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更是不够清楚。

  一、什么是核磁共振检查?

  核磁共振检查又称磁共振成像(简称MRI),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。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,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,引起氢原子核共振,并吸收能量。在停止射频脉冲后,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,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,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,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,称为核磁共振成像。

  二、核磁共振检查有什么优缺点?

  优点

  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,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,因此,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。由于核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精细,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、肌腱、筋膜、脂肪等软组织结构,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。同时,它可以直接做出横断面、矢状面、

  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,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;不需注射造影剂。对检测脑内血肿、脑外血肿、脑肿瘤、颅内动脉瘤、动静脉血管畸形、脑缺血、椎管内肿瘤、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,同时对腰椎间盘后突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检查也很有效。